5月21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墨责(北京)科技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暨首届“中传译制奖”颁奖典礼在线上成功举行。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韩静、法中文化协会/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墨责科技总经理林凡林、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Jan Luis Kruger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麻争旗等八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依次围绕影视译制理论、译制艺术、译制实践与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议题作主旨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在致辞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提升话语转换和对外翻译能力则尤为关键。
主论坛上,共有八位来自影视译制学界业界资深学者、从业者进行主旨发言,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刘树森主持及点评。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在发言中强调,影视翻译在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影视对外翻译水平,必须把握好中国故事、国际思维和传播效果。同时他从强化对外翻译人才培养角度探讨了大学教师对外翻译队伍建设,提出让更多高校教师参与翻译实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从如何通过国产电视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梳理了近年来电视剧在中国内容出海中所占的比重,指出电视剧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作用。他以《山海情》、《在一起》、《觉醒年代》等众多现象级国产电视剧成功走出去的传播案例为例,提出电视剧外译宣传是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用“小切口”讲“大故事”,让电视剧成为海外受众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个大窗口。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麻争旗聚焦译制艺术与国际传播力这一主题,总结了译制研究的理论意义,译制教学的学科意义以及译制实践的文化意义。他指出,译制理论是译制实践的知识结晶,中国的译制艺术反映的是中国经验;译制教学是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新文科理念下,外语人才、翻译人才、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建设的重要学科资源;译制实践本身具有文化属性,是大学人文艺术教育通过文化生产实现知识生产的重要文化资源。
墨责科技总经理、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及服务委员会委员林凡林以“影视译制影响国际传播的几点因素”为题,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途径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点,影视作品的创作理念要注重价值观的共享,影视译制对外传播也要注重国别因素,此外,还需积极探索译配实践新模式,推进中国影视评价和终审机制。
论坛还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及三组平行青年论坛。来自学界业界的学者们,就中国影视译制理论、影视译制与国际传播、多语种影视译制人才培养、影视译制与国别区域研究、中国影视译制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影视翻译、视听翻译、字幕翻译研究展开研讨。
墨责科技项目经理/翻译刘雨钦在主题演讲环节,以“影视译制与游戏本地化的实践与反思”为题,结合影视译制与游戏本地化在受众画像、叙事脉络和世界观构建上的相同之处,简述二者译制的目的所在。从译员水平、民间力量、行为价值等角度浅谈译制工作的“天堑”,并通过作品维度、字体、配音等方面简述影视与游戏译制的注意事项与可提升之处。结合实践项目提出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培养的看法与要求。
在三组平行青年论坛上,来自全国高校的20余名硕博生,聚焦新时代影像作品译制与国际传播研究前沿,围绕议题“视听时代”数字文化内容译制与国际传播研究展开交流。
最后,在论坛闭幕式上举行了首届“中传译制奖”元宇宙颁奖典礼。“中传译制奖”作为此次论坛的特别环节,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学者,特别是高校在校生,积极参与影视翻译活动和译制研究,促进译制艺术交流,提升我国对外译制水平,从而推动国产影视剧“走出去”。
此次所设的“中传译制奖”也是中国的外语教学、传媒实践,探索培养未来智能媒体翻译人才的有力举措。通过举办译制大赛,为中国影视译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播撒种子、发现苗子,培育大师,为中外影视文化的交流、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做出贡献。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相关专业师生构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者们的学术视野,同时为国内影视译制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墨责科技将不断推动国内影视出海和海外文化引介,为影视译制领域内的校企合作开拓新路径,为专家学者提供宽广的学术视角和多样的研究路径,为广大师生和从业者提供精品项目资源,丰富实践经验。